美国制造业投资策略调整:如何应对回流困境?

  • 时间:
  • 浏览:0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美国态度松动!美半导体失去“筹码优势”后,对华为释放积极信号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文章目录列表:

美国态度松动!美半导体失去“筹码优势”后,对华为释放积极信号

美国半导体已经失去筹码优势并且很难再重回 ,如今又逢该国"掌舵人"更换的关键时期,美国则向华为抛出了关键性的积极信号。当地媒体1月26日报道,美国新任关键人士提名的、主管商业经济和贸易的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当天的听证会上, 拒绝承诺继续对华为采取措施——这意味着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已经明显出现松动迹象。

报道指出,针对华为、中芯国际和其他中国公司, 雷蒙多在听证会上拒绝承诺将其留在美国相关贸易清单中, 也未透露如何执行上任关键人士 的贸易规则和对外税收政策;但同时,雷蒙多也声称将采取积极行动,保护美国人和美国网络不受干扰。

对于雷蒙多的表态,有 学者指出, 这表明美国的态度及措施存在松动的空间, 但需要时间调整,我们应耐心一点,"要看他们如何做,而不是怎么说"。

实际上,这并非美国 释放出利好信号。2020年9月15日,美国最严芯片禁令生效,全球市场闻风丧胆;可不久之后,美国便陆续放行包括英特尔、AMD、索尼、三星、豪威 科技 、台积电、高通、铠侠等8家企业, 批准它们在美国新规之下仍可向华为供应芯片。

舆论普遍认为, 美国的"放行"其实是该国芯片行业撑不住的表现,美国芯片市场的情况早已恶化。

据悉,早在芯片新规落地之前,美国芯片库存就已被曝出出现"堆积如山"的场景,同时受新规影响, 美国芯片行业也已付出近1700亿美元(约110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 不只是金钱损失,昔日 首富比尔·盖茨还指出,美国企业除了会因芯片合作中断失去巨大利润,同时还将丧失一批高薪岗位,进而伤害美国经济。

芯片新规正"反噬"自身,美国能否稳住其在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也开始不被市场看好。比如,当地媒体曾在1月14日刊文指出,美国曾经是半导体制造业的 ,但随着外包制造的兴起, 中国台湾也开始占据半导体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也开始陷入困境,美国已经在芯片领域失去筹码优势。

近十几年来,美国芯片生产线早已转移至海外, 尤其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生产巨头台积电近些年已逐渐赶超美国英特尔 ——比如在缩小芯片电路以增强产品性能的技术上,以及掌握了5G通信的无线基带处理器的制造技术;也正因此,美国自去年开始就已为该国芯片产业发展发愁, 更有声音警告"美国芯片可能面临断供风险"。

在此危机下,美国加紧布局,包括在去年 繁会见国内芯片领域的多个企业CEO,鼓励他们要在美国建设半导体生产线,以保障美国先进电脑芯片的供应,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 同时也多次寻求台积电赴美建厂,将"断供"风险降至最低。

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打压全球其他竞争对手,以借此稳住其在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的地位。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美国的肆意而为也让其他 萌生打造"自主化"产业链的想法——比如欧盟17国就宣布将投资1450亿欧元(约11392亿元人民币)发展欧洲半导体产业, 中国也定下"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并加速芯片国产化。

不难理解,美国稳固其芯片优势,需要的不是以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的思维打压一切非美国芯片发展,这样只会让美国芯片在国际市场变得"边缘化",最终无奈彻底退出市场。

文 | 刘苏林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李泽钚

我对中国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很看衰! 因为目前中国在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经济结构改革方面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相比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来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何况这其中的一些改革也不过是聊以 的噱头而已. 简单的来讲, 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高端与中低端综合竞争力双头严重下滑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甚至都是无解的!

  (一)中低端制造业----中国目前的生产要素成本已经非常高了.高到什么程度?

  (1)以人工为例, 中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是越南, 菲律宾, 印尼等东南亚 的3-4倍,即便比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毫无优势可言. 如果跟印度和孟加拉来比,这个差距可以扩大到5-6倍甚至更高.甚至有沿海大工厂的工人工资比新加坡, 中东等地的印巴外劳的收入还高.要知道这还没有把企业要承担的社保,医保等福利负担算进去.

  (2)以原材料/零部件/配件/半成品为例, 中国的价格也要比国外高很多. 因为在中国买到的成品价格就比国外要高, 要知道成品也是由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组装而成的, 成品都比别人贵很多, 这些基本生产要素价格也会高很多,毕竟面粉不可能比面包贵. 即便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从国外买的东西,进入到中国后也没有成本优势。因为中国的进口关税, , 消费税等就会把成本抬高,即便"三来一补"会有 优惠, 但现在也不行了.

  (3)以水/电/燃气等直接能源为例, 中国的电价是美国的3倍. 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而且人家好像也没有所谓的阶梯电价.用多少就是多少.中国的水价也比美国贵. 中国的气价是美国至少3倍以上.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在工业生产中,水电燃气的消耗是大头, 这块的固定费用这么高, 你让人家办厂投资的怎么想? 比美国都贵这么多, 更别说比东南亚,印度,孟加拉了.

  (4)以油价为例, 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 也比其他 高. 更别说去比那些产油地区比如巴西,印尼等国了. 油价高, 物流成本也就高. 何况中国还有全 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交警还时不时地卡卡脖子,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5)以工业地皮为例, 目前中国同等级城市买一块工业用地的价格比美国同等级城市的工业区地价还要高,很多人肯定都不信, 但这却是事实! 不用想, 连中国同等级城市的房价都比美国高那么多, 工业地皮能不高? 比美国都高了,比东南亚就更别说了. 中国国内很多在柬埔寨, 缅甸, 印尼等地建工厂的老板都在感叹, 在那边拿地不仅容易而且价格真的低! 而且那边拿了地后, 即便厂子不搞了, 转让出去也有人接收, 因为现在越来越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往东南亚搬迁, 根本不愁以后没人要.

  (6)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 连美国现在为了鼓励制造业回流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而中国不仅取消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对自己的企业不仅不减税, 相反还跟以前一样, 该交的交, 该罚的罚, 一个子都不能少, 有些地区由于税收不好,当地政府甚至要求企业预交次年的税收......简直不可理喻! 东南亚, 印-孟等地对外来制造业也有很多优惠政策, 其政策优惠幅度比美国更大.

  (7)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日元已大幅度贬值2次, 据说今年跟美国签署TPP协议后,又准备大幅度贬值1次, 前2次已经使得很多中国对日出口企业苦不堪言, 这次再贬, 我估计那边的市场可以直接放弃算了. 本来日本就不怎么要中国的高端产品,人家有的是高技术. 现在中低端的没了价格优势, 还怎么做生意? 澳大利亚,巴西, 印度等国都进行过1次大幅度贬值. 欧元在今年初,直接从1:7.7贬到1:6.7, 如果此次日本再贬值,又会带动一波贬值跟风. 加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1季度, 俄罗斯卢布也一直贬值.现在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实行新的制裁,那卢布估计又要下滑了. 即便如此,人民币还是挺在那里。央行宁可每月花1000亿美元的 来抗,也不愿意汇率马上掉下去. 除了面子因素外,害怕国内外热钱快速逃跑从而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即便国内楼市, 股市泡沫一起破灭,TG也会竭尽全力稳住汇率,想一下子从1:6贬值到1:7,1:8怕是不现实的. 而且你贬, 人家也贬, 汇率上还是没有优势.

  --------------------综合以上7点分析, 中国实体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真的已经毫无优势可言. 中低端产业迁徙东南亚, 印度, 孟加拉不仅是大势所趋, 而且还是现实且不可逆的长期趋势. 而中国在南海的强势表现以及美国所倡导的TPP的达成, 只会加速这一进程! 用不了10年, 5年内大家就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到时候就不是鞋服上会印有MADE IN IETNAM/INDIA/INDONESIA等的字样,可能象PPR管,工业氧气瓶,轴承,钢管,玩具,家具,纺织等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东南亚,印度的品牌.现在在ALIBABA国际站上, 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尼, 印度, 越南,泰国的企业购买供应商 会员帐号向中国推销产品. 真的是太讽刺了!

  (二)高段制造业----即便与欧美日拼高端制造,中国似乎也没多大优势. 以美国为例, 与中国在上述7点的较量中,除了人力成本美国依然是中国的8倍左右外, 其他的都比中国便宜很多.最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价格底线可能差不了多少. 前端时间所报道的泰国高铁项目让日本川崎重工以超低价格给拿下, 国内还有媒体说日本人做亏本生意抢订单. 俗不知最喜欢做亏本生意的就是TG了.看看TG在海外的投资,哪次不是以巨亏收场的? 日本人可没这么蠢. 人家的实际制造成本可能就有这么低. 人家只是不愿意卖低价, 象中国那样动不动就是价格战, 那才是贱得死!

  即便中国与欧美日做的产品无论外观, 内在质量, 性能, 设计,售后服务都差不多,但别人有成熟的品牌优势和国际 .人家就算比中国贵一些, 中国也不一定争得过别人. 中国还是只能在传统的金砖 市场搞搞. 象华为,联想,比亚迪, 吉利, 三一等国内巨头, 其整体销售收入还是靠了中国本土及其他发展中 , 在欧美市场上虽然早已经渗透进去, 并站稳脚根但始终无法屹立于在最高端.除开欧美日民众爱国热情外,最根本还是在中国的产品确实没有所谓的创新技术, 最多跟跟风, 不被落下, 靠价格,广告,市场攻关去拼对手就不错了. 三星之流都是如此, 更别说中国的企业了.

  何况随着3D打印机技术的逐渐进步, 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快速普及, 和以碳化纤维,金属陶瓷为代表的新材料, 以及以页岩油气/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未来几年的广泛应用, 美国的高端制造成本会大幅降低, 甚至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 价格会比中国还低都有可能.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它确实能省下一笔巨量的劳动工资,加班费,社保,医保等福利补贴, 甚至还省掉了建宿舍楼,寝室装修,以及日常伙食供应的成本, 产量大,质 定,材料损耗率可以降到极低, 还没有罢工和内部管理的麻烦. 只要产品利润率较高, 走量大, 市场稳定, 做得好的2年左右就能收回初期机器人的固定投资成本,后面的年份全是纯赚. 你说咱们中国能比吗? 中国13亿人, 总要吃口饭的, 如果在中国机器人大规模普及的话, 所有的实体外资就该全部回流欧美了. 到时候剩下的人干嘛? 全部失业, 然后暴动? 确实是个问题.

  还比如造汽车, 等美国的T800,T1300碳化纤维大规模量产,成本下降后, 一辆汽车可以用到30%-50%的先进复合材料(欧洲台风战机机身材质已使用了48%的复合材料), 人家做的车体更轻(油耗降低),更坚固,更耐磨损,抗腐蚀,抗老化,但费用跟传统的铝合金,特种钢差不多, 你说中国的产品如何竞争? 话说中国的T800还是从美国那偷来的技术, 在江苏建的工厂. 如果美欧日对中国集体封锁, 那中国岂不跟 潮流说BYE BYE ?

  ----------------------在上述7点中,人力成本已经不可能再往下降,即便经济危机中,人工成本由于市场调节自动下浮, 但人的期望已经高不可攀. 没有人希望自己未来过着一种没车没房没有尊严低工资的生活.即便再穷的农村子弟也是如此.而其他6点,想要降低费用几乎是不现实的. 这会影响到权贵的利益. 回想李总理要求提网速, 降费用,看看到现在全部都实现了吗? 如果要TG减税,降低水/电/油/气价格, 不靠卖地过日子, 政府收入会锐减. 地方政府恐怕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TG对 的控制会更弱, 权贵会更加反弹. 地方债务的漏洞将更加无从弥补.而要TG自我革新, 自我净化, 老王在5月邀请日本 政治学者福山先生时已经说了, 没有谁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的. 所以靠体制改革,进而带动经济改革,这一点还是别抱希望了.

  ----------------------最后补充说1点,其实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TPP. 实际上除了TPP的阻碍外, 美欧间的TTIP更将使得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被挡在美欧2个最高端, 最大的国际市场之外. 如果撕破脸皮, 都不按现行WTO准则行事, 美欧会按照TTIP协议,搞出更多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贸易门槛阻挡中国企业.加上东南亚, 印度的崛起, TTP的推波助澜, 美国不会需要中国的中低端产品, 但中国却需要欧美日, 东南亚, 印度的市场和欧美日的高技术. 而中国又有13亿人要就业, 要吃饭. 真的不敢想象未来中国会怎么办? 其实这已经是放在眼前的困境了.

  先不说什么放水晚死, 不放水早死. 也不说中国手里目前抱着的股市-汇市-楼市-债市4颗炸弹谁先爆. 就目前这种趋势来看, 10年太长, 5年内就将对中国形成严重冲击! 而一带一路计划只会帮助这些潜在竞争国完善他们的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 真的是养虎为患.

  所以从目前事态的发展速度来看, 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完成改革了.而且这种改革也不可能以牺牲很多人的就业为代价来完成. 毕竟中国有13亿人,没了中低端制造业, 大家都去搞高端么? 都去搞第1产业和第3产业么? 似乎也不现实啊!

  但无论如何, 没有了实体经济这个强大根基的保障, 任何虚拟经济都支撑不起一个巨型 的崛起, 甚至连生存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悲观!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美国态度松动!美半导体失去“筹码优势”后,对华为释放积极信号”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